Search Results
以空白搜尋找到 1101 個結果
- 勞力士忠粉你又知唔知 Rolex Sea-Dweller「單紅」/「雙紅」的分別?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勞力士的海使 Sea-Dweller 系列,特別聚焦於其中引人注目的紅色字樣,這些微小的細節背後蘊含著濃厚的歷史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 Sea-Dweller 的演進過程和這些獨特設計的由來。 更多資訊,請瀏覽: Website: https://www.clubwatchhk.com Facebook: clubwatchhk IG 1: @cwhk68088810 IG 2: @cwhk68088810.tst IG 3: @cwhk68088810.ac 聯絡電話:6808 8810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Jaeger-LeCoultre 積家呈獻 REVERSO TRIBUTE ENAMEL 「DRAGON」 翻轉系列琺瑯龍年紀念腕錶:以匠心之作禮讚精妙的琺瑯和雕刻工藝
Jaeger-LeCoultre 積家 Reverso 翻轉系列腕錶採用別具匠心且標誌性的可翻轉錶殼,有助佩戴者在馬球比賽中保護腕錶錶盤和錶鏡。然而,此腕錶在 1931 年面世不久後就備受各個領域的時尚先鋒所追捧,超越最初的運動用途。空白金屬錶背亦很快成為揮灑藝術創意的畫布,為創造絕美時計帶來無限可能。 積家於 2023 年呈獻 Reverso Tribute Enamel 「Dragon」翻轉系列琺瑯龍年紀念腕錶,以精湛工藝與匠心藝術的傳奇故事譜寫全新篇章。這款全新時計為慶祝農曆甲辰龍年而推出,同時向積家大工坊的珍稀工藝工作坊(Métiers Rares™ Workshop)才華橫溢的琺瑯大師和雕刻大師致意。 輕輕翻轉錶殼,隨即可見在錶殼背面盤踞於金色雲朵之間的祥龍。威嚴莊重的祥龍鐫刻在玫瑰金錶殼上,彷彿從亮黑色的大明火琺瑯背景中躍然而出。龍身的拋光表面和鱗甲的微小細節皆以黑色鍍銠勾勒輪廓,而噴砂質感的雲朵捕捉並折射光線,獨特的光影效果令祥龍更加靈動威武。 為突顯設計的立體層次感,雕刻大師運用名為「模雕」(Modelled Engraving)的工藝。這種技術非常考究,講求極致專注和靈巧手藝。但雕刻師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於此,一般做法是在空白的金屬表面上雕刻,如今他們要在覆以大明火琺瑯塗層的表面上雕刻圖案,因此需要更加精準,以免損壞原有的琺瑯塗層。雕刻大師使用 10 種不同尺寸的雕刻刀逐步雕鑿金屬,花費 80 小時方可完成此傑作。 與錶背一樣,這款 Reverso Tribute Enamel 翻轉系列琺瑯腕錶的錶盤亦覆以不透明的黑色大明火琺瑯。 錶盤設計簡約優雅,搭配刻面鑲貼時標、軌道式分鐘刻度及太子妃式指針,突顯亮黑色背景的精緻美感。 簡約的純黑色琺瑯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對工藝要求極高,因為大明火琺瑯經高溫焙燒後所呈現的色彩效果完全無法預料。要營造如此深邃而立體的純黑色澤,需要塗覆五至六層琺瑯並逐層焙燒並冷卻。完成整道工序需要數日時間,花費最少 24 小時,底蓋和錶盤分別需要 16 小時和 8 小時的工序。隨後,工匠更要花半天時間拋光琺瑯塗層,令其呈現完美一致的光澤。 只有多年豐富經驗的累積,才能施展如此非凡超群的技藝,令兩個表面的琺瑯塗層呈現和諧一致的色澤 與淨度。積家亦是少數擁有自家琺瑯工作坊的製錶品牌之一,致力保存和發展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 Reverso Tribute Enamel 「Dragon」翻轉系列琺瑯龍年紀念腕錶為專屬訂製款,薈萃工藝大師的高超藝術工藝與製錶師的精湛技藝,見證積家大工坊的文化與創意願景。 Source: Jaeger-LeCoultre 積家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 Malte 鏤雕陀飛輪 Tribute to Haussmannian style 腕錶
秉承著與生俱來的前瞻性視野,江詩丹頓全新推出閣樓工匠「」主題時計作品,在追尋品牌風格與匠心的征途中,翻開了探索寰宇奧秘、足跡遍佈世界的旅行篇章。其中,閣樓工匠鏤雕陀飛輪腕錶將視線投向歐洲,聚焦品牌自1820年代以來與巴黎結下的不解之緣 此枚獨一無二臻品時計傑作以精美絕倫的手工雕刻工藝,於製錶細節上奏鳴時計美學的藝術旋律,傳神呼應19世紀中葉奥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在有「光之城」美譽的巴黎主持開展的大規模城市規劃專案,與巴黎的建築風貌互相輝映,致意跨越時空的不朽之美 腕錶搭載品牌自製2790 SQ機芯,以極致纖薄傲視群雄,整體鏤雕和手工雕刻裝飾盡顯非凡工藝水準,搭配陀飛輪裝置,並具備日期和動力儲存顯示功能,全方位展現品牌極致精湛的製錶技藝 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全新推出各限量一枚的時計新作,將品牌拓展事業版圖的征程史詩娓娓道來。在這一追尋文化與藝術靈感的探索之旅中,江詩丹頓足跡遍佈歐洲大陸,直抵巴黎,並為這座「光之城」輝宏的建築風貌所折服。事實上,早在19世紀初,江詩丹頓便在這裡開設代理點,與這座浪漫都城開始了長達世紀的不懈之緣。時至今日,巴黎的城市風光與建築風貌幾乎令每一位到訪者為之傾倒,而來自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的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男爵是當時背後的幕後功臣,他為主持的市政規劃工程供給了高瞻遠矚的遠大目光,福澤今天的巴黎。以這段傳奇史實為靈感啟迪,江詩丹頓全新推出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Malte鏤雕陀飛輪 – Tribute to Haussmannian style腕錶,搭載品牌自製2790 SQ鏤雕超薄手動上鏈機芯,配備陀飛輪調節裝置,並具備日期和動力儲存顯示。 致意先驅人物,江詩丹頓與歐洲文化的和諧共鳴 歐洲為江詩丹頓帶來了豐饒的機遇,亦見證了品牌崛起的傳奇歷程。品牌創始人Jean-Marc Vacheron先生出身於織造世家,隨後跟隨全家遷居到日內瓦,於1755年在自己的工作間正式創辦了製錶工坊,這也標誌著江詩丹頓品牌跨越世紀長河的不朽詩篇由此翻開了最初的篇章。隨著後輩們繼任掌管公司後,得益於熱那亞、利沃諾等主要港口往來密切的對外海洋貿易,法國和意大利隨即成為品牌事業版圖中躍居首位的兩大出口市場,江詩丹頓向外探索,志在星辰大海的巡旅之心早在這時便鐫刻進了品牌基因。19世紀初,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和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於1819年正式建立合作,從此開始,品牌業務的拓展順理成章,一步步叩開了歐洲主要市場的大門。及至1850年,旗下時計產品已遍銷歐洲,聲名遠揚。 江詩丹頓版圖擴張、探索四海的征程背後,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功不可沒,他是航船的艦長,指引著品牌在浩瀚歷史中駛向未來。而巴黎,則在冥冥中召喚著他頻繁光顧此地。獨具商業眼光的他,很早就預見了時計與珠寶精妙融合的可能性,深諳歐洲尊貴客戶們的品味和興趣所在,於是從1820年代早期開始,他在巴黎不斷探尋適合這一目標的珠寶材料。正是在這段時期,其珠寶供應商Watin因緣際會成為了品牌在巴黎的代理商。幾十年後,他與法國珠寶商Ferdinand Verger於1880年在巴黎偶遇,這次邂逅促成了一段相當穩定長久的合作關係,並經由時間證明,創下了品牌歷史中的矚目成績。這段值得銘念的時間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江詩丹頓和巴黎之間達成了關於歷史的共鳴。也是這段時期,「光之城」巴黎在奥斯曼男爵(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的主導下,剛剛經歷了大規模的城市擴建,於巴黎建史中同樣創下了矚目成績。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創作的獨一無二臻品傑作Malte鏤雕陀飛輪– Tribute to Haussmannian style腕錶,正是對這一恢弘工程以及時代先驅人物獨到而虔誠的致意。 Haussmann氣派設計腕錶錶殼,詮釋手工雕刻的至高美感 至高規格的頂尖製錶工藝,才能表達江詩丹頓對這位先驅人物及其時代壯舉的虔誠敬意,而構造精密,非凡複雜,富有立體美感的時計傑作是將Haussmann氣派靈感形象化的不二之選。 整個機芯和錶殼均經由技藝嫺熟的雕刻大師悉心雕琢。其中,錶殼的雕飾靈感源自奥斯曼男爵城建築規劃中樓宇外觀上的藝術化細節,機芯各部件上的裝飾圖案則傳神再現了埃菲爾鐵塔的金屬結構。當時的巴黎風貌被凝縮於方寸時計,極致工藝匹配非凡創意,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觀賞體驗。 如此,整個雕刻過程極為精細,需歷經150個小時方能完成巧奪天工的呈現。酒桶般腕錶形狀於不經意間流露出巴黎式優雅的卓絕品味,錶殼中層流暢而和諧的曲線盡顯時尚風韻。江詩丹頓於1912年首度推出酒桶形錶殼,別具一格的矚目設計自此成為品牌製錶傳承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一個世紀後,Malte系列經過美學重塑再度問世,酒桶形外觀亦隨之成為其標誌性特徵。當時製錶界大多仍遵循經典的圓形設計規範,江詩丹頓則憑藉自由不拘的創想成為業內獨樹一幟的創意先驅。如今,品牌再度以一枚飽含匠心的新作,重釋這一美學精神。 新款腕錶的18K 5N粉紅金錶殼通體覆以精心雕飾。錶圈和錶背均點綴精緻的圓形粒紋,並飾以圓模雕紋,正面呈圓弧形,背面為鏤空設計;錶耳則裝飾內凹式圓模雕紋。錶殼中層突出了腕錶的纖薄外形,裝入超薄機芯後整枚錶厚度僅12.7毫米,同時,更以精美圖案絕佳展現了非凡的藝術造詣,而靈感正是源自奥斯曼男爵於城建規劃中的前瞻構想。他在提倡巴黎城市面貌標準化的同時,亦鼓勵對建築進行美化裝飾。在這一倡議之下,歷來為歐洲文化所青睞的雄獅形象由此遍佈巴黎的街頭巷尾,現身於紀念碑、建築外牆、門環乃至公園雕塑,隨處可見。 腕錶的錶殼中層以浮凸雕刻工藝栩栩刻畫出雄獅的威嚴氣勢,四周環繞浮雕飾帶。逼真而非凡的藝術姿態來自能工巧匠們極致細心的嫺熟操作,雕刻大師先用專門的劃線器勾勒出圖案輪廓,再用雕刀小心翼翼地剔除其周邊的金屬材質,從而營造出立體浮凸的效果。這需要細緻而精準地把握每次下刀的深度,其中雄獅圖案厚度為0.4毫米,四周飾帶僅0.2毫米,而在這之後還需要進行拋光打磨處理。整個操作必須極為精細謹慎,才能使金屬表面的細膩光澤,與浮雕圖案中通過細微切口或線雕技法呈現的陰影質感構成和諧的視覺效果。最後,雕刻大師還需直接對圖案背景一點點地進行微細手工雕花,以突顯出微妙的明暗對比,令裝飾圖案更富有光澤感。 2790 SQ超薄機芯,採用整體鏤雕和手工雕刻的卓越傑作 在腕錶內部,工匠大師巧妙克服了2790 SQ機芯的超薄構造為雕刻工藝所帶來的挑戰,同時施予一絲不苟的精心裝飾和打磨。此款手動上鏈機芯的厚度僅6.1毫米,考慮到機芯造型呈非常規的酒桶形,且配備陀飛輪調節裝置,能實現如此纖薄,堪稱技術壯舉。2790 SQ機芯問世於2014年,由246個部件構成,具備時、分及陀飛輪小秒針顯示,以及日期和動力儲存顯示。機芯採用整體鏤雕,營造出極具建築美感的立體效果,並經過特別設計,使陀飛輪調節裝置得以清晰觀賞。擺輪振動頻率為2.5赫茲,每小時振動18,000次,平緩的節奏令人得以從容地欣賞陀飛輪曼妙的機械之舞。此外,時針軸略微上移,為陀飛輪框架保留出更多空間,其造型靈感源自1880年以來便作為品牌標識的馬耳他十字圖案。 完成機芯鏤雕後,雕刻大師還需對各部件進行進一步打磨,包括固定部件、主機板和板橋,使其表面更富層次感,從不同角度充分反射光線。 最終,機芯呈現出通透輕薄的整體姿態,帶來極致輕盈優雅的觀賞體驗。凡雕刻刀能觸及之處(包括不足45度的內角),工匠大師均予以悉心雕琢,盡顯其技藝之複雜精妙。 整個機芯無任何直角,呈現流暢的酒桶形線條,在精美錶殼的襯托下,將鐘錶機械魅力展露無遺。延續江詩丹頓在超薄機芯領域的深厚傳承,2790 SQ機芯凝聚品牌高超的機芯製作技藝,亦飽含美學匠心,堪稱藝術傑作。 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Malte鏤雕陀飛輪 – Tribute to Haussmannian style腕錶經日內瓦印記認證。這一享負盛譽的標誌,是卓著工藝、精準性能和高級鐘錶裝飾傳統的代名詞。腕錶配備深棕色鱷魚皮錶帶,搭配同樣經過悉心手工雕飾的折疊式錶扣,於所有細節處一絲不苟,傳神呼應奥斯曼男爵對巴黎風貌的完美主義願景 —「通透、協調、精美」。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 自創辦以來,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傳承和發揚日內瓦高級製錶技藝,同時亦懷抱放眼世界的開闊視野。品牌創始人之孫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先生(1787至1864年)率先將業務拓展至法國和意大利,他的合作夥伴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1788至1854年)在接管品牌商業事務後預見了品牌未來蓬勃的生命力,秉承著永不停步的旅行精神,在中歐、南美、北歐和亞洲各地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同時,品牌的足跡亦延伸至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巴西、古巴等。他們的執著和熱情為江詩丹頓開拓了全球視野,奠定了其日後發展成為國際級製錶公司的理念基石。 歐洲當時正值經歷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會議後的重大變局,從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當時的往來書信中,可清晰窺見江詩丹頓在變革期的歐洲積極拓展其活躍身影。此後,品牌商業版圖日益擴大,聲名愈加遠揚,並不斷開拓全新市場。自此,不斷強化了將旅行精神書寫進江詩丹頓的核心價值與理念中,亦貫穿於品牌近270年來汲汲不倦的人文探索之中。追隨品牌奠基者們的腳步,江詩丹頓全新推出「Récits de Voyages」系列主題時計作品,生動呈現出品牌以精妙工藝和機械藝術,探尋寰宇奧妙的壯闊製錶征程。 綜述 江詩丹頓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彰顯品牌放眼世界的開拓精神。其中,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Malte馬耳他鏤雕陀飛輪 – Tribute to Haussmannian style腕錶上令人驚豔的藝術靈感,源自19世紀晚期奥斯曼男爵主持下的巴黎城建規劃,這項規模宏大的市政建設專案奠定了如今以優美風貌聞名於世的巴黎城市風貌。此款獨一無二臻品時計傑作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採用18K 5N粉紅金酒桶形錶殼, 搭載品牌自製2790 SQ超薄機芯,配備陀飛輪,並具備日期和動力儲存顯示。錶殼和機芯均整體予以精心雕飾。錶圈、錶背以及錶耳飾以圓模雕紋,錶殼中層鐫刻栩栩如生的獅頭雕像和飾帶圖案。機芯採用整體鏤雕,主夾板和板橋上的裝飾圖案令人聯想到埃菲爾鐵塔的金屬結構。此款腕錶以獨具匠心的手工裝飾,盡顯精湛技藝內涵。 與江詩丹頓產品行銷及創新總監Sandrine Donguy女士對談 能否介紹一下此次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中,巴黎的象徵意義? 此次的創作初衷是以時計傑作致敬江詩丹頓放眼世界的開闊視野,展現品牌自創立初期以來積極開拓新市場的不懈追求,「Récits de Voyages」恰好體現了這一主旨。更妙的是,品牌歷史檔案中迄今仍保留著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 和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自1819年合作開始,多年間包羅萬象的書信往來,其中除業務內容外,更為大量的像是旅行日記。在此啟發下,我們展開了一場對於江詩丹頓環球征程的追尋之旅,以品牌的本土市場 — 歐洲為起點,隨後延伸至美洲、亞洲和中東地區。巴黎是最早吸引江詩丹頓開拓目光的城市之一,這裡不僅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更有各行各業專業的合作夥伴,以便品牌拓展事業版圖。早在江詩丹頓創立之初的1750年代,許多偉大的製錶師便紛紛造訪巴黎。對江詩丹頓而言,法國是品牌製錶事業版圖中的重要一環,一如意大利。 為何選擇打造一枚Malte系列風格的腕錶? 選擇Malte系列腕錶風格的首要原因在於當時在1912年,江詩丹頓首次推出酒桶形錶殼設計,一舉打破了當時懷錶乃至首批腕錶的圓形造型規範,此舉恰如奥斯曼男爵當年果斷顛覆既有建築理念、推行現代城市規劃的壯舉。這一規模龐大的市政建設專案奠定了世人眼中如今的巴黎風貌,我們希望打造一枚時計來向他致敬。腕錶的酒桶形外觀與他主持的大規模城建項目具有相同顛覆性的歷史意義,整體鏤雕設計自帶莊重的儀式感,呼應當時巴黎優雅建築的同時,也體現了江詩丹頓對這一先驅人物及其時代壯舉的崇高敬意。品牌雕刻大師則以非凡技藝,將2790 SQ機芯的精妙內涵悉數呈現。線條圓潤流暢的機芯構造,堪稱手工雕刻技藝的優質典範。 為何在錶殼上雕刻雄獅? 置身巴黎,你會發現雄獅形象遍佈全城。從廣場、公園到街邊花園,隨處可見雄獅雕塑,其中,當費爾·羅什羅廣場(Place Denfert-Rochereau)的貝爾福雄獅(Belfort Lion)銅像尤為著名。此外,宅邸大門、外牆、街燈柱、陽台、公共建築的門框乃至陵墓石碑等到處都有雄獅元素作為裝飾。獅子於歐洲是力量和王權的象徵,多以銅像或石像雕塑呈現,生動刻畫出鬃毛濃密的威嚴形象。當時奥斯曼男爵提倡巴黎主幹道建築立面採用標準化設計,同時明確鼓勵對建築進行美化裝飾。這使得包括巴黎在內的歐洲各大城市中,本已備受推崇的雄獅元素更加蔚然成風。因此,這次致敬奥斯曼男爵之作自然不能忽視這一「叢林之王」。雄獅形象此前已出現在江詩丹頓時計作品之中,比如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西敏寺鐘聲自鳴報時懷錶—致敬Johannes Vermeer的吊環上以圓雕工藝雕飾著一對昂首咆哮的雄獅。如今,在這枚通體經由品牌雕刻大師悉心雕琢的全新時計傑作中,雄獅再現其顯赫英姿。 Source: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 Memorable places 腕錶
秉承與生俱來的前瞻性視野,江詩丹頓嶄新推出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作品,在追尋品牌風格與匠心的征途中,翻開了探索寰宇奧秘、足跡遍佈世界的旅行全新篇章。自日內瓦啟程,面向世界的壯闊征途遍及亞洲多處名勝地點,而中國更是此次寰宇壯遊的重要目的地,主題作品中多款巧奪天工的精美腕錶續寫了江詩丹頓自1845年以來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 製錶大師在工藝上精進開拓,於錶盤上創新運用三種金屬材質精心雕刻,以全新技藝栩栩再現19世紀畫作,一展亞洲傳統建築與品牌製錶工坊舊址的迷人風采 四款腕錶均搭載品牌自製1120超薄自動上鏈機芯,盡顯江詩丹頓精湛的製錶技藝 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全新推出各限量 一枚的時計新作,將品牌拓展事業版圖的征程史詩娓娓道來。早在19世紀中期,總部位於日內瓦市中心的江詩丹頓便開始放眼世界,積極開拓品牌疆域,探索亞洲地區,與這個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建立商業聯繫的計畫自此囊括進品牌的壯闊征程。此次傾情推出四款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 – Memorable places腕錶,從遠東地區及日內瓦多個名勝古蹟的19世紀畫作中採擷靈感,以精美絕倫的手工雕刻錶盤致敬江詩丹頓的匠藝之旅。四款時計均搭載品牌自製1120機芯 — 也是品牌史上工藝最精湛的自動上鏈機芯之一。 時光回溯,江詩丹頓與遠東地區、日內瓦的歷史 19世紀上半葉見證了江詩丹頓業務版圖的蓬勃擴張,隨著一批批時計作品跨越重洋直抵地中海區域的邊遠地區,品牌的商業腳步不斷向更廣闊的異域進發,先後在巴西、古巴與印度建立了售賣點,神秘而遙遠的中國亦在不久的期許之內。國際通貨的步伐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亦指向了遠東大地,及至1842年,歐洲企業開闢了全然一新的商業前景。根據江詩丹頓歷史檔案記載,品牌曾於1865年前後為中國皇帝專屬打造過一枚藍色琺瑯時計,並鑲有璀璨珍珠與鑽石以顯尊貴華光。為迎合當時的中國市場,時計通常具備防潮屬性且成對出售,飾有大量精細雕飾與琺瑯裝飾,此風格鼎盛一時。這一現象贏得了對鐘錶領域頗有研究的歷史學者Alfred Chapuis的美譽,他將江詩丹頓美譽為「在中國市場中引進珠寶時計概念」的開拓性製錶商。日益奠定市場地位的江詩丹頓自19、20世紀之交起始,合作夥伴與日俱增,品牌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愈加非同小可。 亞洲歷來是備受追捧的旅遊勝地,不僅因為其宮殿廟宇等傳統建築令旅遊愛好者心馳神往,在當時更為西方畫家們采風、啟迪靈感提供了理想的土壤與平台。眾多19世紀的藝術家曾以不同風格的畫作記錄了他們眼裡的柬埔寨吳哥城(Angkor Thom)、北京孔廟以及中國皇家園林圓明園,而正是這些作品為本次獨一無二主題作品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 Memorable places腕錶注入了工藝再創作的源源靈感。這些時計新作回溯了江詩丹頓與遙遠東方綿延一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將始於日內瓦的製錶征途再次娓娓道來。基於這一追尋傳承的初心,江詩丹頓自昔日的雕刻工藝中汲取靈感,將日內瓦總部舊址Tour de l'Île鐘樓傳神鐫刻於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 Memorable places腕錶的錶盤之上。這座鐘樓原屬於Château de l’Île城堡,該城堡於13世紀為抵禦法軍侵襲而興建,曾多次歷經焚燒損壞。1677年,城堡意外損毀,僅餘鐘樓孑然屹立。兩百年後,鐘樓經過修復重建,如今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 匠心結合創新,三種金質雕刻工藝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 – Memorable places腕錶的錶盤展現了融匯多種雕刻工藝的全新匠藝,其中兩枚還結合了金銀鑲嵌工藝,精心描繪四處歷史遺跡的勝景風貌。 每一枚錶盤均覆以黃金、白金及粉紅金薄片,並置、組合以展現畫面中不同色彩的區域,或層疊覆蓋以營造出視覺縱深感。 金質薄片組裝之前,均先經由微雕和線雕工藝製作畫面成像,手工雕刻大師需要在厚度僅有0.4至0.8毫米的薄片上進行雕刻作業,雕刻深度必須控制在0.1至0.2毫米以內,極限挑戰般的過程對工匠工藝水準要求極高,每一枚錶盤的製作均至少需要200小時起。 在雕刻大師的精工細製之下,錶盤的浮雕圖案逐漸成形,縱深場景愈加逼真,生動鮮明的自然景觀躍然眼前。為了付予畫面增添栩栩如生的臨場感,雕刻大師在刻畫吳哥城遺址與北京皇家圓明園這兩枚腕錶時,特別運用了金銀鑲嵌工藝來修飾樹木枝葉等細緻入微的景致。這項裝飾工藝需在雕刻表面嵌入金屬細絲,即在白金底座上嵌入粉紅金或黃金細絲。鑒於錶盤尺寸精巧,創作過程中必須細緻入微全神專注,方能熟練應對黃金嵌絲相較白金底座質地稍軟的情況。各枚錶盤均置於直徑40毫米的18K 5N粉紅金錶殼中,周圍環繞纖細的雕飾圓環,彰顯這些腕錶臻作中蘊藏的精湛匠藝。 1120機芯,詮釋「超薄」的傳奇神話 Memorable places腕錶搭載1120超薄自動上鏈機芯,配備柳葉形金質時針、分針,以低調優雅姿態記載時光流逝。 1955年,為紀念品牌成立200周年,江詩丹頓推出了厚度僅為1.64毫米,頗具傳奇色彩的1003手動上鏈機芯;1966年,江詩丹頓著手研發1120機芯,並為其配備自動上鏈裝置。兩款機芯的研製承襲同一目標:打造兼具強勁動力與不凡美感的超薄機芯。1968年,江詩丹頓推出一款厚度僅2.45毫米、直徑28毫米的機芯,將這一理想化為現實。 2010年,江詩丹頓發佈限量版Historiques Ultra-fine 1968腕錶,所搭載的1120機芯歷經工藝升級,被賦予嶄新生命力。機芯經過重新設計,配備形似馬耳他十字的18K金質擺陀,在保留尺寸不變的同時,動力儲存提升至40小時。該機芯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並以多種雕刻工藝下的日內瓦波紋、圓形粒紋、斜面倒角以及側翼直紋拉絲等裝飾,將機芯的工藝裝飾之美提升至全新水準。自此之後,1120機芯被持續運用於江詩丹頓的多個腕錶系列中,但主要作為集成各種複雜功能模組的基礎機芯搭載於新款腕錶中,其中尤以萬年曆腕錶為代表。 Memorable places腕錶以品牌不凡的雕刻裝飾工藝藝術化再現了各地歷史名勝的建築風貌,各款腕錶均為獨一無二的時計傑作,經日內瓦印記認證以證明其原產地與精湛工藝,並搭載僅具備時間顯示功能的原版1120機芯。這款機芯由144個零件構成,擺陀每小時振動19,800次(振動頻率2.75赫茲),置於厚度僅9.1毫米的錶殼中,搭配飾有針扣式錶扣的鱷魚皮錶帶。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 – Memorable places腕錶 Memorable places – La Tour de l'Île鐘樓腕錶 1843年,江詩丹頓將總部從日內瓦La Fabrique地區遷至Tour de l'Île鐘樓。由於毗鄰瑞士羅納河上的交通要橋,Tour de l'Île鐘樓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南北向交通路線上僅有的檢查站。此後的30年間,Tour de l'Île鐘樓一直是江詩丹頓的總部及製錶工坊所在地,直至1875年品牌遷往鐘樓附近的Moulins碼頭地區。這款獨一無二的腕錶的錶盤以法國石板畫家Auguste Deroy(1823至1906年)創作於1881年的作品為設計靈感,三種金質的創新雕刻工藝將原作神韻演繹得出神入化。整個錶盤由七塊經微雕和線雕精細加工的粉紅金、黃金與白金薄片組合而成,呈現出惟肖惟妙的現實主義畫派風格。 Memorable places – Entrance gate to Angkor Thom吳哥城腕錶 吳哥城是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考古遺址之一,這一坐落於柬埔寨的古蹟群佔地約400平方公里,其內分佈著大約200座廟宇以及錯綜複雜的水道網路,高棉帝國從9世紀到15世紀歷代都城的歷史遺蹟便位於此地。其中,於12世紀建成的吳哥城(Angkor Thom)是高棉帝國最後,亦是存在歷史最長的國都。法國海軍軍官Louis Delaporte(1842至1925年)描繪之下的吳哥城南門,則為這款獨一無二腕錶的靈感之源。這款腕錶的錶盤以粉紅金、黃金與白金薄片構成,九片經手工雕刻及金銀鑲嵌工藝打造的金質薄片巧妙排列組合,共同營造出精妙的縱深效果。這一極致精湛的錶盤,才得以展現傳神細節。 Memorable places – Old Summer Palace圓明園腕錶 彙集了眾多中國古代建築傑作、藝術瑰寶與古董文物。圓明園建於18世紀至19世紀,由三座園林組成,佔地約350公頃,是清朝時期的主要皇家園林。這款獨一無二腕錶旨在致敬清朝時期的皇家花園文化,細緻描繪了大國匠人在建築、雕刻、雕塑、林景等方面的深厚造詣。其錶盤靈感便源自1873年一幅描繪圓明園景觀的版畫作品。錶盤由八塊採用雕刻及金銀鑲嵌工藝的粉紅金、黃金與白金薄片排列構成,生動再現圓明園勝景風貌,製作過程約需耗費200小時。 Memorable places – Entrance gate to Confucius Temple and Imperial College Museum 孔廟和國子監腕錶 北京孔廟始建於元成宗時期元大德六年(1302年),先後歷經兩次擴建,現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中國第二大孔廟。中國古代元、明、清三朝官員均在此祭拜孔子,這款孤品腕錶的誕生亦是對儒家文化的崇高禮贊,致敬其對中國古今人文思想和社會活動的深遠影響。北京孔廟毗鄰中國古代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國子監建築群始建於14世紀,曾多年作為行政中心,後改建為博物館並對公眾開放。在Emile Thérond (1821至1883年)於1864年出版的個人遊記中,繪有一幅內容為國子監門廊的畫作,恰為此款獨一無二腕錶的錶盤創作帶來啟迪靈感。這款腕錶的錶盤由六塊採用雕刻及微雕工藝的粉紅金、黃金與白金薄片構成,通過精妙的組合及不同色塊的疊放搭配,精心營造出別致構圖和逼真景深。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 自創辦以來,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傳承和發揚日內瓦高級製錶技藝,同時亦懷抱放眼世界的開闊視野。品牌創始人之孫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先生(1787至1864年)率先將業務拓展至法國和意大利,他的合作夥伴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1788至1854年)在接管品牌商業事務後預見了品牌未來蓬勃的生命力,秉承著永不停步的旅行精神,在中歐、南美、北歐和亞洲各地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同時,品牌的足跡亦延伸至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巴西、古巴等。他們的執著和熱情為江詩丹頓開拓了全球視野,奠定了其日後發展成為國際級製錶公司的理念基石。 歐洲當時正值經歷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會議後的重大變局,從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當時的往來書信中,可清晰窺見江詩丹頓在變革期的歐洲積極拓展其活躍身影。此後,品牌商業版圖日益擴大,聲名愈加遠揚,並不斷開拓全新市場。自此,不斷強化了將旅行精神書寫進江詩丹頓的核心價值與理念中,亦貫穿於品牌近270年來汲汲不倦的人文探索之中。追隨品牌奠基者們的腳步,江詩丹頓全新推出「Récits de Voyages」系列主題時計作品,生動呈現出品牌以精妙工藝和機械藝術,探尋寰宇奧妙的壯闊製錶征程。 綜述 江詩丹頓傾情呈獻四款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 Memorable places腕錶作品,每款皆為由日內瓦印記認證的獨一無二傑作,以此頌揚壯闊製錶征途中歐亞兩地凝聚於歷史時空的深厚淵源,以及品牌積極探索、精闢開拓的旅行精神。江詩丹頓手工雕刻大師以匠心妙藝於四款腕錶的錶盤上生動再現吳哥城遺址、圓明園、北京孔廟和國子監,以及江詩丹頓19世紀時期的日內瓦總部,錶盤圖案靈感皆源自19世紀畫作,致意江詩丹頓與中國的緣起之時。細膩傳神的錶盤圖案以江詩丹頓的創新工藝打造而成,需以微雕及手工雕刻工藝在六至九塊厚度不足1毫米的黃金、白金與粉紅金薄片上勾勒出動人圖景,隨後將薄片巧妙組合,或以不同的金質色打造出精美構圖,或通過層疊覆蓋凸顯宛若浮雕的縱深效果。為了使畫面愈加栩栩如生,工藝大師還運用金銀鑲嵌工藝刻畫出樹冠的形態。該系列粉紅金腕錶直徑40毫米,搭載結構精妙且厚度僅2.45毫米的1120自動上鏈機芯,再現這款江詩丹頓經典機芯的傳奇風采。 與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先生對談 江詩丹頓此次呈獻的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系列採用了全新的手工技藝,尤以Memorable places腕錶為當中精緻代表。江詩丹頓如何在技藝已然成熟的製錶行業中實現創新? 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傳承藝術工藝,同時持續推動技術創新。此類工藝如今雖深受追捧,而且與複雜機械功能一樣,均為高級製錶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以前卻並非如此。就在不久前,部分藝術工藝似乎還面臨著失傳的可能。提供裝飾藝術培訓的機構已然對此失去興趣,而有望傳承技藝的工藝大師,他們自身也很難依靠這份技藝來謀生。對於江詩丹頓而言,知識的傳承至關重要,亦是品牌保持活力、蓬勃發展的基石所在。因此,江詩丹頓深知精湛技藝的寶貴價值,矢志不渝地傳承藝術工藝,延續其中許多已瀕臨消失的智慧結晶。這一堅定承諾在江詩丹頓的多個系列中均得到充分展現。如果大家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瞭解這個領域,定然會對這些工藝大師的多元理念、創意巧思與蓬勃活力讚歎不已。如果有幸參加威尼斯的Homo Faber國際展覽,便能很快意識到藝術工藝世界的斑斕多姿。江詩丹頓不僅為工藝大師提供內部培訓,同時也積極尋求與專業精英之間的精誠合作,為工藝創新帶來更多豐富可能。簡而言之,藝術工藝依然具有相當可觀的潛力。 1120機芯被譽為微型機芯的傳奇之作,但對於一款誕生於半個多世紀之前的機芯而言,這種讚譽是否有些言過其實? 江詩丹頓深感幸運,能夠將製錶行業兩個多世紀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成果清晰記載於品牌檔案之中,並加以充分利用。以「幸運」一詞來形容或許並不恰當,我真正想表達的應是一種喜悅之情,在電腦世代尚未面世之前,人們無法用其來計算擒縱機構零件間的摩擦力或游絲的空氣穿透系數,探索可行的技術與機械解決方案同樣充滿了無法言語的樂趣。那時候,製錶全都仰賴於滑尺的計算結果,而且沒有矽材質等有助於提升時計品質的方法和技巧。當時的製錶方法與現在截然不同。收藏界普遍認為,1120機芯具備傑出的技術特性,同時兼具賞心悅目的勻稱結構。在江詩丹頓推出1120機芯之時,它是同代機芯中最纖薄的自動上鏈機芯:走時精準,性能可靠,其存在本身即是卓然成就。2010年對這款機芯進行重新設計時,我們僅做了些許微小改進,其中最為顯著的調整就是配備了一枚全新擺陀,以此增加機芯的動力儲存。由此可見,這款機芯在誕生之初便已近乎完美。 江詩丹頓是否將中國視為關鍵市場? 江詩丹頓自19世紀中期以來便一直活躍於中國市場。因此,中國長期以來都是江詩丹頓的關鍵市場,其業績在過去數十年間穩步增長。如今,江詩丹頓在中國設有約30家專賣店,並在上海張園一棟樓高四層的歷史建築物內打造了Maison 1755時間藝術「家」,為賓客營造沉浸式體驗空間。可以說,江詩丹頓很早便已開始促進和鞏固與中國之間的深厚淵源。亞洲客戶摯愛江詩丹頓腕錶臻作,亦是藝術工藝的鑒賞行家。他們青睞江詩丹頓時計的典雅內斂氣質,以及蘊藏其間的獨特個性元素。 Source: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Tribute to arabesque 腕錶、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三問報
秉承與生俱來的前瞻性視野,江詩丹頓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作品,在追尋品牌風格與匠心的征途中,翻開了探索寰宇奧秘、足跡遍佈世界的旅行篇章。其中,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abesque腕錶、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分別為中東、北美之旅的具體化呈現,而早在1817年和1832年,品牌就分別在這兩大市場開啟了其壯闊征程 中東與美國,在迥異的歷史背景之下,分別孕育了阿拉伯式蔓藤花紋裝飾藝術與Art Deco裝飾藝術,這兩種裝飾藝術對全球的美學風格均產生了深遠影響 兩款時計巧妙融合了手工雕刻、鏤雕、細木鑲嵌及寶石鑲嵌等多項精湛工藝,並與非凡創意精妙交融,於方寸間栩栩再現兩地藝術風貌,將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的裝飾花紋、紐約克萊斯勒大廈的建築設計化作美學靈感,經由江詩丹頓的設計語言嶄新詮釋,致敬四海藝術 兩款限量時計傑作均搭載品牌自製2755 TMR機芯,配備三問報時功能和陀飛輪調節裝置,彰顯江詩丹頓卓越精湛的製錶匠藝 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全新推出各限量一枚的時計新作,將品牌拓展事業版圖的征程史詩娓娓道來。在江詩丹頓品牌發展早期,便將地中海沿岸的中東市場納入了發展版圖。隨著1817年開展與土耳其的貿易交流,品牌對於奧斯曼獨特文化的瞭解與日俱增;隨後又於1865進軍埃及市場,進一步洞察了阿拉伯文化的精髓。也是在這一時期,品牌駐紐約的辦事處於1832年正式成立,此時「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尚如星星之火,相隔不久這股藝術風潮便席捲了紐約全城。如今,在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abesque腕錶、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兩枚時計作品上,依然可以領略到兩地建築頗具辨識度的獨特風采,感受充滿傳奇的歷史年代氣息。兩款腕錶均搭載品牌自製2755 TMR機芯,配備陀飛輪和三問報時兩大複雜功能。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abesque腕錶 江詩丹頓與中東地區的深厚淵源由1817年起始,土耳其的士麥那和坐擁奧斯曼帝國數百年首都史的君士坦丁堡是品牌最先涉足的區域,隨後在1865年,版圖繼續擴大至當時仍屬於奧斯曼帝國治理下的埃及區域。這些區域咫尺為鄰,商業關係極具歷史縱深,正是江詩丹頓走時精準的非凡時計,一次次幫助鐫刻下他們彼此相交的編年史,而這也為品牌贏來了聞名遐邇的斐譽,超卓複雜時計美名在外,訂單不斷,其中一些時計作品更是被載入鐘錶史史冊,尤以1929年禮贈埃及國王福阿德一世(King Fouad 1)的時計最廣為人熟識。根據品牌檔案信件資料,訂製客戶是當時位於埃及的瑞士團體,這枚贈禮展現出「製錶藝術的巔峰技術」。另一枚由福阿德一世於1946年贈予其子法魯克國王(King Farouk)的時計,亦採用了當時全球頂尖的超卓複雜功能,展示了江詩丹頓雄厚的製錶工藝和技術研發能力。品牌的忠實客戶當中,不乏來自中東各國的王公賢達,譬如由沙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特(King Abdelaziz Ibn Seoud,1876至1953年)領導的沙特統治家族。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abesque腕錶致敬了伊斯蘭建築中的寶貴元素,包括尖拱、圓頂和「馬什拉比亞」花窗(mashrabiya)等。雕刻工序需耗時三個月完成,凝聚細緻匠心,精度可達十分之一毫米。這款時計不僅是時間的藝術品,更是一座微縮的建築藝術館,展示了伊斯蘭建築的獨特美學和精巧工藝。 這款精美時計從阿布扎比的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Sheikh Dayed Grand Mosque)建築上擷取裝飾圖案靈感。作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的清真寺,它於1995年興建,2007年完工,82個圓頂和4座宣禮塔上,阿拉伯式蔓藤花紋和花卉圖案遍佈建築整體。手工雕刻大師以線雕工藝在錶殼各個部分刻畫靈動渦紋,錶盤外緣則飾以幾何風格圖案。這種凹雕技藝需使用雕刻刀打造凹版,為獨具個性的黑白撞色腕錶注入輕盈優雅格調。 錶盤圖紋靈感源自「馬什拉比亞」花窗。鏤雕白金格紋雕飾盤面配以黑色底面,經過精細鏤雕,呈現啞光紋理。 在此,手工雕刻大師同樣運用線雕工藝來實現「蔓藤花紋」的整體效果,而圖案中需要營造深邃感的區域,則採用浮凸雕刻工藝。錶盤裝飾精巧複雜,表面雕刻的紋理和白金底板尤為纖薄,因此這項雕刻工序需耗時一個月方能完成,充分彰顯工匠爐火純青的技藝。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abesque腕錶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配備直徑44毫米、厚13.5毫米的18K白金錶殼,搭配鱷魚皮錶帶,以雕飾著「蔓藤花紋」裝飾的白金折疊式錶扣固定。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 美洲是江詩丹頓的珍視之地之一,1810年代起,品牌時計的交易量不斷增加,其中以美國市場尤甚。1832年,居於紐約的日內瓦製錶大師Jean Magnin通過位於勒阿弗爾的經紀人購入一系列飾有琺瑯彩繪的江詩丹頓時計。此後直至1848年,Jean Magnin及其繼任者Ferdinand Thieriot一直擔任江詩丹頓的代理商,更逐漸將市場拓展至美國各大城市。至20世紀初,江詩丹頓對美國市場已十分成熟,尤受美國各大家族青睞,這些家族的代表人物常常隨身佩戴著江詩丹頓時計,其包括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s)、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兄弟(Henry and William James),以及汽車製造商(James Ward Packard)等。 紐約用地緊張的局面在這一時期愈見明顯,當時的商業大亨開始不斷加高紐約辦公總部的樓層。1920年代起,曼哈頓開始出現如克萊斯勒大廈等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樓宇。建於1928年,完工於1930年的這座克萊斯勒大廈是當時世界最高紀錄,高達319米,由七層銀色金屬拱形裝飾組成的階梯式頂冠造型深入人心。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獨具匠心地運用了細木鑲嵌工藝,來致敬並勾勒出這一建築藝術的迷人風采。該作品採用的細木鑲嵌工藝啟發自掐絲琺瑯工藝,錶盤分為兩層,以此突顯深邃感,上層平面飾有放射狀圖案,傳神再現了「裝飾藝術」黃金時代室內裝飾的經典形象。 江詩丹頓作出突破性嘗試,首度融合了細木鑲嵌與內填琺瑯兩種工藝,打造華美錶盤。 為製作該錶盤,細木鑲嵌師需裁切110枚微型木質貼面。這道工序必須尤為精準,確保貼面準確嵌入微小凹槽中。首先,細木鑲嵌師需繪製底板,並對梨木和鬱金香木進行砂光和深度染色處理,從而獲得理想的黑色和藍色調。這枚由金屬和木材製成的錶盤,需耗時整整一個月方能實現理想效果,與克萊斯勒大廈的閃亮尖頂、電梯間的木質嵌飾完美呼應。 超卓精湛工藝製成的盤面周圍環繞著「珍珠」分鐘刻度,點綴以11枚琢面鑽石時標,而靠近12點位置的時標逐漸變細,以凸顯12點位置的空缺。細木鑲嵌和寶石鑲嵌工藝之外,精益求精的雕刻工藝自然亦是主要元素之一:18K 5N粉紅金錶殼通體飾有人字紋圖案,錶殼中層、錶耳及錶圈均運用線雕工藝,令時計更添考究魅力,盡展「咆哮的二十年代」洋溢的蓬勃創造力。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18K粉紅金錶殼直徑44毫米,厚13.5毫米,配備鱷魚皮錶帶,以刻有幾何圖案的折疊式錶扣固定。 精密機械:品牌自製2755 TMR機芯 2755 TMR手動上鏈機芯將三問報時的悅耳鳴音與馬耳他十字陀飛輪調節裝置的精準計時性能融於一體。該裝置用於對衝地球重力的影響,振頻為2.5赫茲(每小時振動18,000次)的低頻。這一設計能夠清晰展現裝置的複雜結構,尤其是因為僅有該機械部件從正面可見。其動力儲存為58小時,由錶背的指針顯示,錶殼中層的滑塊是該錶唯一體現三問報時功能的元素。 三問報時機制極為複雜而周密,悅耳鳴音時刻考驗著這塊時計構造的精密與嚴整。為打造該裝置,江詩丹頓的工程師及製錶大師從2005年的Tour de l'Île周年紀念腕錶中汲取靈感,尤其是其報時調速器。 此裝置用於控制音錘敲擊兩個環形音簧的節奏,調節報時音序的持續時長,使腕錶以清晰和諧的音色報出小時、刻鐘和分鐘。此外,2755 TMR機芯融匯高級製錶裝飾技藝,結合飾有日內瓦波紋的手工倒角板橋、圓形粒紋主夾板,以及精美的圓角打磨陀飛輪框架,在技術研究、製作工藝上堪稱造極。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 自創辦以來,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傳承和發揚日內瓦高級製錶技藝,同時亦懷抱放眼世界的開闊視野。品牌創始人之孫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先生(1787至1864年)率先將業務拓展至法國和意大利,他的合作夥伴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1788至1854年)在接管品牌商業事務後預見了品牌未來蓬勃的生命力,秉承著永不停步的旅行精神,在中歐、南美、北歐和亞洲各地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同時,品牌的足跡亦延伸至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巴西、古巴等。他們的執著和熱情為江詩丹頓開拓了全球視野,奠定了其日後發展成為國際級製錶公司的理念基石。 歐洲當時正值經歷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會議後的重大變局,從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當時的往來書信中,可清晰窺見江詩丹頓在變革期的歐洲積極拓展其活躍身影。此後,品牌商業版圖日益擴大,聲名愈加遠揚,並不斷開拓全新市場。自此,不斷強化了將旅行精神書寫進江詩丹頓的核心價值與理念中,亦貫穿於品牌近270年來汲汲不倦的人文探索之中。追隨品牌奠基者們的腳步,江詩丹頓全新推出「Récits de Voyages」系列主題時計作品,生動呈現出品牌以精妙工藝和機械藝術,探尋寰宇奧妙的壯闊製錶征程。 綜述 江詩丹頓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並特別打造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 – Tribute to arabesque 腕錶與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兩款各限量一枚的非凡作品,彰顯品牌自始至終放眼世界的開拓精神。兩款腕錶均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搭載品牌自製的2755 TMR機芯,配備陀飛輪和三問報時裝置。機芯背面可見動力儲存顯示,上覆藍寶石水晶錶底蓋。這款機芯的工藝靈感源自品牌於250周年之際所推出的超卓複雜功能與技藝的Tour de l’Île非凡時計。雕飾工藝方面,以極致匠心向品牌與中東、美國自19世紀初延續至今的深厚淵源致敬銘念,並傳神展現了二者藝術文化的燦爛精髓。江詩丹頓特別委託雕刻大師為腕錶雕飾了伊斯蘭風情濃厚的「蔓藤花紋」藝術紋理,以及別出心裁地融合了細木鑲嵌、寶石鑲嵌和手工雕刻工藝為代表美洲的「裝飾藝術」腕錶賦藝術的靈魂。兩款黃金材質時計均直徑44毫米,設計靈感分別取自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的裝飾圖紋,以及紐約克萊斯勒大廈極具辨識度的建築風貌。 與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先生對談 中東靈感元素是否曾出現於江詩丹頓作品中? 異域風情愛好者有時會對中國、日本等遠東地區的裝飾藝術產生濃厚興趣。江詩丹頓Heritage歷史典藏名作系列包含眾多以摩爾藝術為靈感的傑作,這種藝術與阿拉伯風格的蔓藤花紋及花卉裝飾緊密聯結。早在1810年代,江詩丹頓便與地中海盆地以東的國家及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因此19世紀初,江詩丹頓懷錶常常飾以細緻鏤雕的蔓藤花紋裝飾,有時周圍鑲嵌成排珍珠或寶石。相當數量的江詩丹頓時計均採用這類精心雕刻的圖案,其靈感源自雕刻藝術與內填琺瑯工藝。自江詩丹頓與中東地區建立交流以來,伊斯蘭建築與繪有大量插圖的阿拉伯文手稿便一直是江詩丹頓製錶工藝大師們鍾愛的靈感來源。而如今,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三問報時陀飛輪腕錶將這一藝術推至新的高峰。 在江詩丹頓,裝飾藝術(Art Deco)元素是否同樣擁有悠久傳統? 江詩丹頓的歷史典藏名作中包含許多裝飾藝術風格的精巧珍寶,見證了這一華美風格凝聚的豐沛創意。裝飾藝術運動掀起自由浪潮,與經典製錶傳統遙相呼應,超薄懷錶、旅行時計、胸針,尤其是珠寶腕錶皆頗為盛行。自創立之初,江詩丹頓便憑藉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與時尚及設計領域的潮流風尚和諧交融,甚至洞悉先機。裝飾藝術運動不僅僅是一次啟示,在當時更代表著一種生活藝術,對製錶業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如今,裝飾藝術風格依舊令人心醉神迷,此次新系列有何裝飾藝術亮點? 這款腕錶以克萊斯勒大廈為靈感,令人一見傾心,看一眼就彷彿被喚起「裝飾藝術」黃金時代的氛圍中。裝飾藝術運動在美國、尤其是建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此腕錶錶盤呈現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將動人魅力展露無遺,同時,錶盤裝飾亦令人想起這一華麗時代的經典頭飾,以及富麗華美、高度對稱的幾何圖案裝飾。就此而言,這一設計取得了理想成果。該錶盤融蘊精湛斐然的珍罕技藝,需要全神貫注、耐心細緻,耗時一個月方能精製完成。藝術裝飾亦是如此,這一圖案精細複雜,製作難度頗高,可謂名副其實的雕刻傑作。 那麼,豐富工藝是否是此系列的核心要點? 藝術工藝確實是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時計傑作的重要元素,但僅是其中一部分。與此同時,這些腕錶亦展現出江詩丹頓在機械製錶、尤其是超卓複雜功能領域的精湛技藝。儘管其複雜設計並未體現在表面,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及Tribute to arabesque兩款腕錶仍是其典範之作。這兩款腕錶搭載的機芯是江詩丹頓近年來最精密複雜的成果之一。此款機芯以Tour de l'Île江詩丹頓250周年紀念時計為研發藍本,融匯16項複雜功能。江詩丹頓首款超薄三問報時腕錶誕生於1941年,如今,江詩丹頓秉承傳統,推出厚度僅6.1毫米的2755 TMR手動上鏈機芯,將報時裝置等技術創新融入腕錶之中。此外,該機芯搭載陀飛輪調節裝置以確保計時精準,同時,這種調節機制的精妙美感在這兩款腕錶中一覽無餘。2755機芯的另一優勢在於其結構設計可通過搭載不同模組,整合如天文功能等的各類功能。例如,我們在三問報時陀飛輪機芯上搭載萬年曆功能,或在機芯背面配有以恒星時為基準旋轉的星空圖,以及星期、月份和方位基點顯示。 Source: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全球限量 250 枚的 HUBLOT 宇舶 Big Bang Integral 天藍陶瓷鍊帶計時碼錶!除 Rolex 勞力士另一選擇!
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在 2022 年全球腕錶展上最令人矚目的新品之一,來自 HUBLOT 宇舶的 Big Bang Integral 天藍陶瓷鍊帶計時碼錶,這可是一款高階陶瓷霸主,擁有指標性彩色陶瓷腕錶。 更多資訊,請瀏覽: Website: https://www.clubwatchhk.com Facebook: clubwatchhk IG 1: @cwhk68088810 IG 2: @cwhk68088810.tst IG 3: @cwhk68088810.ac 聯絡電話:6808 8810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 腕錶
秉承與生俱來的前瞻性視野,江詩丹頓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作品,在追尋品牌風格與匠心的征途中,翻開了探索寰宇奧秘、足跡遍佈世界的旅行篇章。其中,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把北美之旅具體化呈現眼前,將視線投向昔日繁華的夢想之境—美國,聚焦品牌自1832年以來與這一國度的深厚淵源 在此枚限量的獨一無二臻品時計傑作中,手工雕刻與機刻雕花技藝精妙交融,栩栩如生呈現出當時美國社會欣欣向榮、藝術文化蓬勃發展的繁盛景象 1990自製機芯絕佳展現了品牌精湛的製錶技藝,擁有四項專利技術,搭載雙軸陀飛輪,並具備暫態雙逆跳顯示 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全新推出各限量一枚的時計新作,將品牌拓展事業版圖的征程史詩娓娓道來。在這一征途中,美洲大陸具有里程碑一般的非凡意義。江詩丹頓很早便與這片陸地結下不解之緣,最先於1832年進軍美國市場,隨後分別於1835年和1845年將其業務拓展至巴西和墨西哥。20世紀之交的美國本土,見證了萌芽期的裝飾藝術(Art Deco)席捲全球,隨之這門藝術流派全面崛起,橫跨多元領域而無處不在。為致敬這一影響深遠的藝術運動,江詩丹頓傾力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搭載品牌自製1990機芯,配備雙軸陀飛輪及小時和分鐘暫態雙逆跳顯示機制,並經日內瓦印記認證。 江詩丹頓與美洲的深厚淵源 早在1832年,江詩丹頓便敏銳洞察到市場先機,於紐約設立了首個駐美國辦事處。伴隨著美國史上蓬勃的城市化發展和財富增長,江詩丹頓的卓越時計當時已外銷往費城、新奧爾良等各大城市,贏得了高端客群的一致青睞。短短數十年間,在美國社會名流和文化菁英中樹立起卓著聲譽,其忠實客戶不乏各界翹楚。 在江詩丹頓悠久的製錶歷史中,多款意義非凡的代表性時計傑作均為美國客戶專屬打造。 1890年,美國航空先驅「萊特兄弟」(Orville和Wilbur Wright) 向品牌訂購了一枚可以捆綁於大腿上的飛行員時計,別出心裁的創舉前所未見,成為此類時計的首創先河之作。30年後,江詩丹頓入股美國錶殼公司(American Watch Case Co),美國陸軍工程兵團隨即向品牌訂購數千枚腕錶。同樣是在1920年代,江詩丹頓為美國市場度身打造,特別推出枕形錶殼的「American 1921」腕錶,這枚時計孕育於美國「咆哮的二十年代」文化背景,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生動詮釋了這一獨特的時代精神。當時的美國社會蒸蒸日上,洋溢著活力氛圍的文化圖景一派生機勃勃,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此時蔚為盛行,亦於側面映證著人們對現代世界的樂觀暢想。這一藝術風格煥生出獨特創新的建築風貌,為樓宇林立的紐約天際線披上了富有藝術美感的外衣,其影響隨後更遍及傢俱、室內設計、服裝、汽車等諸多領域,最終全面綻放,發展為風靡全美的藝術形式。 與此同時,腕錶開始逐漸成為時計領域的新主流,蘊含時代開拓精神的優雅細節於方寸之間清晰可辨。江詩丹頓的「American 1921」腕錶便充分展現出該時期的美學特徵,凝聚了品牌專業製錶大師團隊的勃發創意。如今,品牌以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聯結不同時空,再度致敬「裝飾藝術」的黃金時代 珠聯璧合,手工雕刻與機刻雕花共譜工藝之美 新款腕錶的構造頗具建築學智慧,鏤雕錶盤上赫然可見技藝超卓的渾天儀式陀飛輪,並採用雙逆跳時間顯示。如此別具一格的設計,為製錶美學提供了絕佳的創意,「裝飾藝術」的精美視覺得以纖毫畢現。品牌雕刻大師採用全新構思,對1990機芯的板橋和夾板予以巧妙裝飾,並在錶殼中層雕飾精美刻紋,並一直延伸至錶耳位置。 從錶殼到機芯背面板橋的方寸空間內,雕刻大師巧妙運用並結合了多項非凡精湛的製錶工藝。 更加考驗工藝水準的浮凸雕刻工藝取代了銅版雕刻,使創作圖案栩栩如生;逐點精雕細琢的手工敲花帶來了紋理細膩的視覺享受;邊緣處則借助帶有鋒利精鋼尖端的凹雕工具,悉心打磨出圓潤的倒角。這些技術的精巧運用,令每一枚腕錶都煥發出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 精妙絕倫的機刻雕花與手工雕刻工藝在此處相得益彰,於18K 3N黃金材質錶殼、採用高硬度鎳銀合金製作的機芯上透現出藝術的靈感,精巧細節裝飾為腕間添上錦上添彩的光芒。機芯正面完全以手工機刻雕花工藝細密雕琢出「裝飾藝術」經典的放射紋圖案,優雅的流線幾何圖形將這門藝術風格的迷人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正面夾板經以黑色DLC鍍層特殊處理,與錶殼和板橋的黃金光澤形成鮮明對比,巧妙呼應「裝飾藝術」作品中黃銅與鍛鐵元素交織相伴的風格特色。 機芯背面同樣蘊含工藝細節乾坤,手工雕刻的精美圖紋於三枚黃金板橋上連綿不絕,傳神再現了20世紀之交紐約樓宇天際線上的「裝飾藝術」圖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絲弦緊扣的板橋間縫隙入微,給雕刻過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性,雕刻大師必須克服種種困難,以極為高超的技藝確保圖案橫貫板橋的連貫性,僅是這三枚板橋的雕飾過程便需耗時一個月。錶殼中層,雕刻大師更創作出精密圖紋,與機芯背面的藝術主題圖紋交互輝映,通過深淺不一的明暗對比展現出光影遊戲,昇華「裝飾藝術」主題。浮凸雕刻工藝需要剔除多餘材質來突顯所作圖案的輪廓。在此過程中,雕刻大師需先用劃線器細緻勾勒出圖案形狀,隨後採用凸花雕刻技藝,用刃端略寬的雕刀,小心翼翼地進行敲花處理,隨著圖案愈發精細、雕花愈發立體,雕刀也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反覆磨尖。這項極致精細的技藝尤為適合在較薄的材質表面雕刻立體圖案,可呈現極為精準的細節,在進一步裝飾打磨後更顯精緻。整個過程需要堪比凝神屏氣般的極致專注,這也是1990機芯的板橋首次採用手工雕刻裝飾,這無疑是一次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 錶帶設計亦展現了江詩丹頓在製錶征途中一絲不苟的專注態度,黑色鱷魚皮錶帶上的折疊式錶扣亦鐫刻精美的「裝飾藝術」圖案,為這枚直徑45毫米的傑作更添迷人點綴。 1990機芯:致敬歷史經典 1990機芯坐擁四項專利技術,製作靈感借鑒自江詩丹頓史上最精巧複雜的時計—集合57項複雜功能,編號為57260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時計傑作,並巧妙融匯了其中部分技術的研發成果。 此款手動上鏈機械機芯具備58小時動力儲存,搭載暫態雙逆跳顯示機制以及配備了球形擺輪游絲的雙軸渾天儀式陀飛輪。兩根五級鈦金屬製成的逆跳指針從容地劃過錶盤右側的半圓形刻度環,其中羅馬數字指示小時,阿拉伯數字指示分鐘。刻度環設於尺寸略寬的錶盤外緣位置,令機芯部分結構得以清晰展示,與陀飛輪調節裝置共同彰顯出腕錶精妙的機械美感。 1990機芯結構上獨具匠心,從而開創性地騰出了錶盤左側近半空間,僅於9點位置專屬地安設了唯一的雙軸渾天儀式陀飛輪,上覆藍寶石水晶拱窗。這一調節裝置每小時振動18,000次,並在框架上設有小秒針指示。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雙軸結構,兩個鋁制框架相互嵌套,各自以每60秒旋轉一周的速度持續轉動,通過恒速旋轉來抵消地心吸力的影響。 此外,陀飛輪中央配備圓柱形游絲,末端一反常規地未採用曲線設計,使其能保持近乎完美的同心節奏,實現更好的等時性,顯著提升走時精準度。 這兩項精妙的技術成果均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渾天儀式陀飛輪」的名稱源自法國天文學家、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御用製錶大師Antide Janvier的偉大發明—渾天儀,這是一種用於演示行星軌跡的旋轉球體。球形游絲則由瑞士製錶大師Jacques-Frédéric Houriet於1814年發明,其所搭配的擒縱結構採用矽質擒縱輪和鑽石擒縱叉,摩擦系數低,無需潤滑。 1990機芯擁有四項專利創新技術。首先,暫態逆跳機制由獨立分鐘凸輪控制,分針與時針每日正午和子夜可實現同步逆跳。其次,用於固定擺輪游絲內端的專利擒縱夾採用鈦金屬製成。事實上,整個陀飛輪調節裝置均由鈦金屬打造,性能更加卓越。第三項專利為雙軸陀飛輪框架構造,隨著陀飛輪的持續旋轉,每15秒呈現一次品牌標誌性的馬耳他十字設計造型。最後是矽質擒縱輪及鑽石擒縱叉,耐磨性能更優越且摩擦系數更低。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 自創辦以來,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傳承和發揚日內瓦高級製錶藝術,同時亦懷抱放眼世界的開闊視野。品牌創始人之孫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先生(1787至1864年)率先將業務拓展至法國和意大利,他的合作夥伴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1788至1854年)在接管品牌商業事務後預見了品牌未來蓬勃的生命力,秉承著永不停步的旅行精神,在中歐、南美、北歐和亞洲各地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同時,品牌的足跡亦延伸至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巴西、古巴等。他們的執著和熱情為江詩丹頓開拓了全球視野,奠定了其日後發展成為國際級製錶公司的理念基石。 歐洲當時正值經歷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會議後的重大變局,從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當年的往來書信中,可清晰窺見江詩丹頓在歐洲大陸上的活躍身影。此後,品牌商業版圖日益擴大,聲名愈加遠揚,並不斷開拓全新市場。自此,不斷強化了將旅行精神書寫進江詩丹頓的核心價值與理念中,亦貫穿於品牌近270年來汲汲不倦的人文探索之中。追隨品牌奠基者們的腳步,江詩丹頓全新推出「Récits de Voyages」系列主題時計作品,生動呈現出品牌以精妙工藝和機械藝術,探尋寰宇奧妙的壯闊製錶征程。 綜述 江詩丹頓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彰顯品牌自19世紀初以來放眼世界的開拓精神。其中,僅限量一枚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 – Tribute to Art Deco style腕錶旨在致敬品牌與美洲的不解之緣。此枚直徑45毫米並經日內瓦印記認證的獨一無二時計傑作搭載了品牌自製的1990機芯。通透的機芯構造,令精湛的裝飾打磨、出眾的手工雕刻和機刻雕花工藝一覽無遺。腕錶巧妙融匯多項雕刻工藝:從錶殼中層、錶耳,到機芯主夾板和板橋等部件,雕刻大師以精湛手工運用浮凸雕刻、機刻雕花、敲花和倒角打磨等技術,悉心刻畫出「裝飾藝術」風格的精美圖案,傳神再現了20世紀伊始紐約樓宇天際線上的那抹優雅藝術風采。此款手動上鏈機芯的研發靈感汲取自江詩丹頓史上最精巧複雜的時計—集合57項複雜功能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編號57260時計作品,採用暫態雙逆跳指針顯示小時和分鐘,雙軸渾天儀式陀飛輪上設置小秒針。這也是品牌首次為1990機芯賦予如此精美的手工雕飾。 與江詩丹頓產品行銷及創新總監Sandrine Donguy女士對談 在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系列主題時計作品中,江詩丹頓選擇了一款有部分透視效果,工藝超卓複雜的新作來詮釋品牌與美洲的深厚淵源,為何不採用更利於展現工藝之美的實心錶盤? 在「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中,我們希望能以一枚融匯複雜製錶技藝與構造巧思的獨一無二臻品之作,呈現江詩丹頓與美洲的淵源。我們的初衷是從20世紀初紐約街頭「裝飾藝術」建築風格中汲取靈感。因此,我們決定打造一款通透式錶盤的腕錶,以便能更好地欣賞富有藝術美感的機芯構造。當考慮到這一點,腕錶的精美裝飾必須交由品牌手工雕刻大師憑藉嫺熟技藝和獨到新意完成。背後的設計理念,與同組作品中為致敬奧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主持下的巴黎城市規劃專案而打造的馬耳他陀飛輪鏤雕腕錶相近似。而在這枚渾天儀式陀飛輪腕錶中,由於手工雕刻大師直接在材質上進行雕飾,我們還需要仔細斟酌材質、色澤間的對比關係,以實現裝飾效果的最優化。因此,錶殼和機芯板橋採用了黃金材質,機芯正面的開放式主夾板則經電鍍工藝處理,呈現深沉的黑色,一明一暗形成視覺上的強烈衝擊感。建基於此,為了保持整體上和諧的視覺觀感,錶圈採用了倒角打磨裝飾工藝,圓潤亮澤的質感與錶盤上精細的雕刻圖案以及機芯矚目的機械構造曼妙共鳴。雕刻大師的非凡技藝令錶殼中層同樣引人入勝,精緻的淺浮雕刻紋一直延伸至錶耳,與機芯背面板橋的圖案相呼應。 您剛才提及了此枚腕錶中的渾天儀式陀飛輪裝置,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 1990機芯的技術工藝參考了編號57260時計作品中的部分技術研發成果,這枚作品於2015年推出,當時正值江詩丹頓創立260周年之際,是品牌歷史上最精巧複雜的時計,其零部件中就有此次採用的球形渾天儀式陀飛輪。此裝置採用雙軸結構,兩個嵌模式框架以每60秒旋轉一周的速度持續轉動,作為讀秒顯示。其名稱源自一種稱為「渾天儀」的天文儀器。這是19世紀傑出製錶大師Antide Janvier創作的名垂青史的偉大發明之一。以地心說為理論依據,通過旋轉球體來模擬地球視角下的恒星軌跡和太陽運行的黃道。我們在借鑒這一裝置時,並未深究其中所有天文細節,而是著重關注天球的形狀構造,若干個不斷旋轉的圓環彼此嵌套,以極為複雜的組合,共同演示天文規律,而雙軸陀飛輪正是採用了這一構造。值得一提的是,1990機芯共融匯了四項專利技術,分別是暫態逆跳機制、擺輪游絲固定裝置、塗覆鑽石塗層的擒縱杆,以及陀飛輪的雙框架構造。 江詩丹頓此前是否推出過以美國為主題的複雜功能時計? 當然,而且其中不乏品牌經典名作。20世紀初,江詩丹頓已在超卓複雜功能懷錶領域享負盛名。當時美國著名鐘錶藏家、汽車製造商James Ward Packard和銀行家Henry Graves Jr正展開一場比拼,他們爭相收集世界上最複雜的時計,一比高下。1919年,江詩丹頓為James Packard打造出一枚極為精巧的複雜功能時計,別具一格地將計時、大小自鳴以及二問和半刻問報時功能融匯於一身。金質錶殼經以精緻的敲花處理,搭配個性化水晶玻璃錶鏡。同一時期,江詩丹頓還推出了「American 1921」腕錶,以顛覆性的創想,開創了全新製錶規範。正是自此款腕錶起 (時值美國禁酒令時期),品牌的目標客戶不再局限於美國工業大亨和金融巨頭,而是所有無畏突破成規的人士。 Source: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Les Cabinotiers 閣樓工匠灰階琺瑯高級珠寶 - Dragon 腕錶
秉承與生俱來的前瞻性視野,江詩丹頓嶄新推出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作品,在追尋品牌風格與匠心的征途中,翻開了探索寰宇奧秘、足跡遍佈世界的旅行篇章。其中有多款作品將視線投向中國,致敬其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在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灰階琺瑯高級珠寶 ‒ Dragon腕錶中,品牌琺瑯彩繪大師首次將綠色釉料運用於灰階琺瑯工藝,以靈動工藝筆觸虔誠致敬東方文化,於方寸錶盤上描繪出一條巍然的五爪神龍,將帝王威勢演繹得淋漓盡致 此枚獨一無二之作鑲嵌長階梯形切割鑽石,搭載品牌自製1120超薄自動上鏈機芯,彰顯出品牌精湛的製錶技藝 江詩丹頓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以「Récits de Voyages」為主題,全新推出各限量一件的時計新作,將品牌拓展事業版圖的征程史詩娓娓道來。在這一溯源匠藝初心的跨文明之旅中,擁有瑰麗文化的中國持續吸引著精於探索的江詩丹頓,兩者的首次商業聯繫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江詩丹頓以獨特方式致敬古老東方文明,亦同時致意與這座東方國度的長久淵源,推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灰階琺瑯高級珠寶 – Dragon腕錶,首次採用別具原創新意的綠調灰階琺瑯錶盤,生動呈現極具帝王威嚴之姿的五爪神龍。此枚獨一無二的腕錶搭配長階梯形切割鑽石點綴裝飾,搭載品牌製錶史上最纖薄的自動上鏈機芯之一 — 1120自製機芯。 帝尊之憶,江詩丹頓的亞洲敘事 江詩丹頓的壯闊製錶征程是一場未曾間斷的世界人文探索之旅,瑰麗多彩的文化與精湛藝術工藝精妙交融,給予無盡製錶靈感,繼而打造出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時計,承襲品牌在各個歷史階段的拓進足跡,追溯不斷改進嶄新的匠藝初心。這些獨一無二的時計傑作,凝神敘述著品牌於全球商業版圖中,自不同疆域所汲取的藝術文化精髓。這場始自19世紀初的拓進之旅,早已在歷史上涉足至中國,並在此結下了跨越世紀的深厚淵源。早在1865年前後,江詩丹頓便為中國皇帝打造了一枚鑲嵌精美珍珠和鑽石的藍色琺瑯懷錶。 同治皇帝很快便將目光投向了歐洲頂尖的工藝大師,打造其各類臻藏,江詩丹頓亦名列其中。這皆因品牌早在19世紀上半葉便踏足中國市場,根據歷史檔案記載,其首次商業聯繫可追溯至1845年,及至當時,江詩丹頓其實在中國已頗具聲譽。 江詩丹頓首款綠調灰階琺瑯傑作 此次,江詩丹頓工藝大師在全新腕錶中採用了灰階琺瑯工藝的創新技術,令五爪巨龍的巍然之姿栩栩躍現於錶盤之上。 龍在中國神話中象徵著力量、聲望和祥瑞,身旁的火珠則寓意智慧。 灰階琺瑯工藝最早出現於16世紀,通過明暗對比手法(chiaroscuro)賦予圖案獨特的層次感。這一技藝如今已十分罕見,需在深色琺瑯釉底上逐層塗覆稀有的利摩日白釉,每繪好一層便入爐燒製,時間需精確到秒。如此反覆燒製,巨龍才得以慢慢成形,呈現出精準繁複的細節,纖毫畢現,栩栩如生。最後,琺瑯彩繪大師通常會再塗覆一層透明琺瑯釉層,令圖案更具細膩光澤和層次美感,營造出迷人的明暗對比。 在此枚新作中,品牌琺瑯彩繪大師則別出心裁地在透明琺瑯層中加入些許綠色調,塗覆於以利摩日白釉繪就的神龍圖案之上,使其更具神秘色彩。大師隨後再次運用利摩日白釉,悉心描繪入微細節,並逐層入爐燒製,進一步突顯出作品的層次美感。此枚獨一無二之作還首次將灰階琺瑯與珠寶鑲嵌技藝相結合。直徑40毫米的18K白金錶殼上,錶圈、錶殼中層和錶耳共鑲嵌146顆長階梯形切割鑽石,總重約7.1克拉,錶冠則綴以一顆倒置鑲嵌明亮式切割鑽石。腕錶搭配深綠色鱷魚皮錶帶,白金針扣上鑲嵌16顆長階梯形切割鑽石。 1120機芯:超薄機芯的傳奇之作 得益於江詩丹頓在超薄機芯領域的深厚造詣,新款腕錶的整錶厚度僅8.9毫米,纖薄的錶身輪廓散發出迷人的優雅氣韻,引人入勝。 江詩丹頓研製的超薄機芯最早問世於19世紀。及至20世紀,隨著腕錶日漸風靡,為滿足人們對佩戴舒適性的需求,品牌相繼打造出多款以纖薄設計著稱的機芯傑作。 據品牌歷史檔案記載,江詩丹頓於1911年推出了三款不同直徑、但厚度均為2.82毫米的超薄機芯,隨後又分別在1917年和1924年將機芯厚度進一步縮減至2.25毫米和1.88毫米。1955年,品牌創立200周年之際,江詩丹頓發佈厚度僅1.64毫米的1003手動上鏈機芯,刷新了當時世界上最薄機芯的記錄。 新作中的1120機芯承襲了江詩丹頓融合高級複雜工藝與優雅設計的製錶理念,厚度僅2.45毫米。 此款機芯於1968年問世,2010年經重新設計,配備以18K金材質打造的馬耳他十字造型擺陀,並在尺寸不變的前提下將動力儲存提升至40小時,展現了品牌非凡的製錶匠藝。此外,機芯經由日內瓦印記認證,並採用更加精湛的裝飾打磨工藝,包括日內瓦波紋、圓形粒紋、倒角打磨和側翼直紋拉絲處理。新款腕錶中搭載的新一代1120機芯由144個零件構成,擺輪每小時振動19,800次(振動頻率2.75赫茲),驅動柳葉形白金指針精準走時。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 自創辦以來,江詩丹頓始終致力於傳承和發揚日內瓦高級製錶技藝,同時亦懷抱放眼世界的開闊視野。品牌創始人之孫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先生(1787至1864年)率先將業務拓展至法國和意大利,他的合作夥伴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1788至1854年)在接管品牌商業事務後預見了品牌未來蓬勃的生命力,秉承著永不停步的旅行精神,在中歐、南美、北歐和亞洲各地建立了廣泛的業務聯繫。同時,品牌的足跡亦延伸至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巴西、古巴等。他們的執著和熱情為江詩丹頓開拓了全球視野,奠定了其日後發展成為國際級製錶公司的理念基石。 歐洲當時正值經歷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會議後的重大變局,從François Constantin先生當時的往來書信中,可清晰窺見江詩丹頓在變革期的歐洲積極拓展其活躍身影。此後,品牌商業版圖日益擴大,聲名愈加遠揚,並不斷開拓全新市場。自此,不斷強化了將旅行精神書寫進江詩丹頓的核心價值與理念中,亦貫穿於品牌近270年來汲汲不倦的人文探索之中。追隨品牌奠基者們的腳步,江詩丹頓全新推出「Récits de Voyages」系列主題時計作品,生動呈現出品牌以精妙工藝和機械藝術,探尋寰宇奧妙的壯闊製錶征程。 綜述 江詩丹頓於品牌長久以來的製錶征程中採擷「Récits de Voyages」主題靈感,集結精妙藝術工藝與超卓製錶技藝,全新打造獨一無二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主題時計,將始於19世紀初的寰球開拓之旅通過機械與工藝的完美交融再次傳神表達,品牌與生俱來的開放視野幻化為工藝與技術的雙重革新,於方寸間極致演繹。每一枚時計分別象徵著品牌壯闊製錶征程中的重要歷史階段。其中,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灰階琺瑯高級珠寶–Dragon腕錶以高貴而神秘的東方藝術姿態敘述著品牌自1845年起與中國締結的深厚淵源。錶盤上,江詩丹頓工藝大師首次以綠調灰階琺瑯工藝惟肖惟妙地描繪出象徵帝王威勢的五爪巨龍以及火珠。此枚腕錶亦是珠寶鑲嵌與灰階琺瑯技藝的首次精妙邂逅。錶圈、錶殼中層和錶耳滿鑲146顆長階梯形切割鑽石,錶冠則點綴以一顆明亮式切割鑽石。這一經日內瓦印記認證的獨一無二臻品時計搭載富有傳奇色彩的1120自動上鏈機芯,厚度僅2.45毫米,超薄構造別具機械美感。白金錶殼直徑40毫米,厚度8.9毫米,搭配深綠色鱷魚皮錶帶及鑲鑽白金針扣。 與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先生對談 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Récits de Voyages」主題作品中,部分錶款特別採用纖薄設計,江詩丹頓在此方面有何成就? 自1755年創立以來,江詩丹頓便一直致力於探索製錶藝術的豐富範疇,包括懷錶、腕錶、戒指錶、項鍊錶和胸針錶,在複雜功能、超卓複雜功能和超薄機械機芯領域彰顯出深厚的造詣。儘管超薄機芯設計似乎並不如超卓複雜功能那樣享負盛名,但實際上其背後蘊含的卓然巧思和精湛技藝卻毫不遜色。江詩丹頓自創辦以來在此領域的不懈探索便是有力證明。早在19世紀初,品牌最早的往來書信中便明確提及「超薄時計」。對於纖薄造型的追求,貫穿於江詩丹頓20世紀的製錶歷程中。品牌於1931年研製出一款超薄懷錶,其中搭載的手動上鏈機械機芯直徑39.20毫米(17 5/12法分),厚度僅0.94毫米;1955年,為獻禮品牌200周年誕辰推出了1003機芯;13年後,1120機芯問世,此次即搭載於全新LesCabinotiers閣樓工匠灰階琺瑯高級珠寶–Dragon腕錶中。這些機芯無不凝聚著江詩丹頓對於超薄設計與優雅美學的汲汲追求,其中不少更是憑藉精湛技藝和巧妙的部件構造,被鐘錶收藏家奉為經典。這些機芯不僅搭載於兩針或三針式時計中,亦可驅動複雜功能時計,比如新款腕錶中的1120機芯在載入功能模組後,即可用於複雜功能錶款中。此外,品牌還於2013年推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纖薄的三問報時機芯—1731機芯,厚度僅3.90毫米。 江詩丹頓為何至今才將灰階琺瑯與珠寶鑲嵌這兩項引以為傲的藝術工藝融於一體? 江詩丹頓在這兩項藝術工藝領域的確積累了非凡造詣。此前之所以認為不宜將二者結合,主要是因為灰階琺瑯工藝通過明暗對比手法,令錶盤上的圖案得以呈現纖毫入微的細節,營造出生動傳神的視覺效果,此時不應有其他裝飾元素破壞整體的美感。比如,去年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Les Royaume Aquatiques」主題作品中推出的多款灰階琺瑯腕錶均是採用光滑素淨的錶圈和錶殼設計,未鑲嵌任何珠寶。而在全新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灰階琺瑯高級珠寶–Dragon腕錶中,品牌首次將綠色調引入灰階琺瑯工藝,與之呼應,設計師決定探索別樣新意。錶殼鑲鑽設計便成為了自然之選,因為這樣不僅能突顯灰階琺瑯工藝營造的層次感,亦能為時計增添璀璨光華。 江詩丹頓與中國的淵源是否令品牌為之自豪? 中國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早在19世紀中葉,江詩丹頓便與中國建立了密切的聯繫。2015年,為慶祝中國與瑞士建交65周年,江詩丹頓攜手北京首都博物館和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Musée d’art et d’histoire),共同舉辦了「日內瓦:時光之芯—瑞士鐘錶文化之源(Geneva at the Heart of Time –The Origin of Swiss Watchmaking Culture)」展覽。這是當時亞洲史上規模最大的鐘錶展,展出了350多件時計臻品、鐘錶製作工具及繪畫和雕刻作品,其中有三分之一出自江詩丹頓Heritage歷史典藏名作系列。江詩丹頓還攜品牌製錶、手工雕刻、琺瑯彩繪和機刻雕花大師親臨首都博物館現場,為展覽助陣作現作交流。此次展覽活動充分展現出江詩丹頓對於中國的重視,而品牌在中國市場設有約30家專賣店。中國顧客對高級鐘錶之美和精湛手工工藝具有非凡的鑒賞力,並對藝術工藝極為欣賞和推崇。 Source: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Hublot 宇舶錶 x 英超:42 毫米紫色面盤,限量發售 100 枚的足球時尚精品
HUBLOT宇舶錶繼續在足球領域稱霸,推出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英超)限量版計時碼錶,以42毫米鈦金屬錶殼、紫色面盤和錶帶展現英超的榮耀。這款機械錶搭載傲氣雄獅的英超標誌,全球僅限量100枚! 英超聯賽由20支球隊組成,是世界頂級足球聯賽之一,英格蘭聯賽系統最高等級。HUBLOT宇舶自2020年起成為英超的官方計時,全力支持這項享譽全球的足球賽事。這次推出的英超限量計時碼錶象徵宇舶對足球的熱情與決心。 經典融合英超聯賽計時碼錶限量100枚,每枚均有獨立編號,見證宇舶對英超球迷及冠軍榮耀的承諾。這是宇舶為英超打造的首款機械計時碼錶,延續了2020年Big Bang e英超智能錶的成功。全新聯名錶以深紫色面盤與錶帶為特色,並在3點鐘位置的秒針盤和錶背上鐫刻英超聯賽的雄獅圖騰。 作為英超聯賽的官方計時,宇舶錶提供每場比賽的計時服務,並在現場和電視螢幕上展示品牌標誌。每場比賽使用宇舶Big Bang Unico腕錶形狀的電子裁判計時牌,同時裁判使用搭載門線技術的宇舶Big Bang e智能錶進行計時。 宇舶錶執行長Ricardo Guadalupe表示:「宇舶錶為英超聯賽帶來首款智慧腕錶和瑞士製造機械計時碼錶!這款新時計具有象徵意義,凸顯宇舶製錶團隊的卓越機械性能和對足球的熱愛。」 Source: Hublot 宇舶錶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Club Watch 開啟了 YouTube 頻道會員「Club Watch VIP」啦!!!
我們 Club Watch 開啟了頻道會員「Club Watch VIP」啦!!!如果想支持我們的創作的話,歡迎加入我們的會員! 更多資訊,請瀏覽: Website: https://www.clubwatchhk.com Facebook: clubwatchhk IG 1: @cwhk68088810 IG 2: @cwhk68088810.tst IG 3: @cwhk68088810.ac 聯絡電話:6808 8810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Zenith 與 Time+tide 推出第二個聯乘系列 —— 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鏤空腕錶
適逢兩年一度的杜拜鐘錶週(Dubai Watch Week)即將開幕,ZENITH 行政總裁 Julien Tornare 與 Time+Tide 創辦人 Andrew McUtchen 在此時攜手,為兩者旗下備受追捧的聯乘錶款開啟第二部曲。ZENITH 於 2021 年曾經發行 DEFY Classic Skeleton Night Surfer 限量版鏤空腕錶 100 枚,其設計以微噴砂鈦金屬錶殼搭配液體藍漸變錶盤,藉此捕捉夜空與海洋的壯美風光,繼這款力作後,ZENITH 錶廠與澳洲潮流先鋒 Time+Tide 推出 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鏤空腕錶,並限量發行 200 枚。 DEFY Skyline Skeleton 鏤空腕錶是由 DEFY Classic Skeleton 鏤空腕錶演變而成的進化版,在設計和效能上都讓整枚腕錶躍升至全新境界。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鏤空腕錶更大膽出眾,夜藍色澤鮮亮,線條具幾何感,錶款同時搭載最新一代 El Primero 高振頻自動上鏈機芯,在延續初代款的設計之餘也帶來更耀眼的演化。對於 Time+Tide 而言,最終目標是保留原有Night Surfer 腕錶的出色元素,同時融入 DEFY Skyline Skeleton 鏤空腕錶能夠達至的技術改良。 此錶款是 DEFY Skyline Skeleton 鏤空腕錶中首度採用全微噴砂鈦金屬製成,從棱角分明的 41 毫米錶殼,到與錶鏈連成一體的十二邊形錶圈無一例外,鈦金屬的表面呈現均勻柔和的低調淡灰色調。新增的旋入式錶冠可以確保防水深度達至 100 米水深,令這款腕錶適合在進行水中運動時佩戴,加上配備的可互換錶帶系統,無需更換工具即可換上隨附的另一條凹凸紋理橡膠藍色錶帶,無懼風浪。 Time+Tide 創辦人 Andrew McUtchen 分享:「這些重點升級令Night Surfer Skeleton El Primero鏤空腕錶成為前所未有又與別不同的腕錶,遠遠超越首款Night Surfer 腕錶和Skyline Skeleton 鏤空腕錶系列。但當中最萬眾期特的新規格也許要數到腕錶搭載的El Primero 機芯,以錶盤上光滑的1/10 秒計時盤為證,讓您無時無刻都將真正的高性能機械隨身攜帶於手腕上,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漸變夜空錶盤的概念在 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鏤空腕錶再度回歸,唯一不同的是今次採用了新的形態呈現,視覺效果更加強烈。鏤空錶盤中央飾有大型的四芒星元素,四芒星與機芯的藍色橋板和主機板的鏤空結構完美地融為一體。錶盤的金屬藍色由下而上逐漸變深,讓人想起日落後地平線上的光芒逐漸退入夜幕的景象。為了向初代的 Night Surfer 腕錶致敬,錶盤上的四芒星完全由在黑暗中發亮的夜光線條包圍,使整顆星星更加清晰,而且明亮閃耀,呼應初代錶款中的 Super-LumiNova 超級夜光 ZENITH 星形標誌。錶盤於 6 時位置設有鏤空腕錶中前所未見的獨特功能——運行中的 1/10 秒顯示。 這項滿載動感美態的性能由 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鏤空腕錶中的 El Primero 3620 型高振頻自動上鏈自製機芯推動,其振頻為 5 赫茲(36,000 次/小時),在此速率下,擒縱機構可以直接使 1/10 秒顯示運作。機芯的自動雙向上鏈機制性能卓越,帶有藍色星形擺陀,提供約 60 小時的動力儲存。 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鏤空腕錶限量發行 200 枚,僅限 Time+Tide 網上商店和 ZENITH 全球網上商店獨家發售。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 科技材質融合的極致奢華:Richard Mille RM 21-02 重航空器陀飛輪腕錶打造時尚先鋒
全新的 RICHARD MILLE RM 21-02 重航空器陀飛輪腕錶以白色Quartz TPT®石英纖維、Carbon TPT®碳纖維和五級鈦合金精心製成,重新詮釋了品牌標誌性的機芯,全球限量50只。作為RM21-02手動上鍊陀飛輪機芯的最新版本,它將精確、輕盈和堅韌融為一體,持續推動創造力的極限。 RICHARD MILLE經常從製表以外的領域汲取靈感,並將高科技工程材料應用於製表。航空工業的影響在這一點上尤為明顯。這種不斷探索的精神為品牌的研發部門帶來了具有多樣卓越特性的材料,其中最為突出的是Carbon TPT®碳纖維。 Carbon TPT®碳纖維廣泛應用於航空和汽車工業(從飛機機身到一級方程式賽車),同樣也運用在RM 21-02 重航空器陀飛輪腕錶的底板核心上。Carbon TPT®碳纖維作為主體,與經黑色PVD塗層處理的HAYNES®214®合金共同構成蜂巢狀底板。HAYNES®214®合金常用於特殊燃氣渦輪機部件,例如蜂巢密封件、燃燒器防濺板和其他在極端環境中運作的零件。而蜂巢狀結構則靈感來自NASA在超音速飛機機翼研究中的應用。Carbon TPT®碳纖維和HAYNES®214®合金兩者無疑都體現了空氣和速度的概念。 發條盒和陀飛輪經過精心設計,優雅地安置在這種空氣動力結構的中央,使用輕量級的鈦合金橋板,兩側各有四個支撐。周圍則環繞著扭力和動力儲存指示器,可清晰顯示發條盒內儲存的能量和質量。同時,透過功能選擇器也可方便地進行調整。 RM 21-02的錶殼呈現出非凡的複雜結構,完美結合Quartz TPT®石英纖維、Carbon TPT®碳纖維和五級鈦合金中層錶殼。這種巧妙的組合不僅在視覺上引人入勝,而且在面對日常使用和挑戰時提供卓越的性能。RM 21-02也成為RICHARD MILLE製造的最複雜的錶殼結構之一。 RICHARD MILLE一直以堅持創新和將尖端材料應用於腕錶上而聞名,如今再次挑戰自我,詮釋RM 21-02 重航空器陀飛輪腕錶獨特的美學。 Source: Richard Mille 上一篇文章 如欲查詢更多資訊,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
















